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
  • 中文
  • English
  • 更多
    • 中文
    • English
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
  • 中文
  • English

王辉,丹麦奥胡斯大学

基于分子结构和机器学习探究渗滤液浓缩液溶解性有机物与 •OH/O3的反应性

王晖博士在中国上海交通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51位)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期间,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接受过废水处理方面的培训。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其多样化的工作被收录在20多篇同行评审论文、2本书和9项授权专利(中国国家发明)中。作为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管理的首席研究员,她获得了5个项目(68万元人民币)。

刘晓夏,欧洲卓越可持续水科技中心

应对水危机:Wetsus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探索了磁场对饮用水细菌与钙等二价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了不同的方法,如先进的显微镜、细菌培养和分子分析。玻片的形成过程、碳酸钙的生物结晶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过程都在她的博士课题的研究范围内。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生物诱导钙沉淀、饮用水生物膜、磁性水处理、非经典成核理论、生物稳定性。

刘晓,法斯特拉斯堡大学

运用多元素单体同位素解析磺胺甲恶唑的直接光解

 博士毕业于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目前在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玛丽居里博士后fellow,将于9月份至法国特拉斯堡大学从事玛丽居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利用单体同位素技术研究有机污染物包括工业及新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目前以第一作者在环境领域顶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篇)等发表近10篇论文。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食物网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包括水、土壤、植物和高等生物 追踪流域和湿地中新的微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的命运;多元素化合物特异性同位素分析(ME-CSIA),用于表征使用C、H、N、Cl和S元素的有机污染物转化;用于表征生物转化过程的对映异构体分离。

夏蕾,比利时鲁汶大学

含铁吸附剂的氧化还原稳定性对沉积物内源磷污染修复效果影响

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博士后 (FWO 基金获得者,导师 Prof. Erik Smolders).  

2022 年博士毕业于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CSC 留学基金,导师 Prof. Erik  

Smolders), 2017 年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导师许模教授、刘国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态环境效应、废水磷资源回收、电驱动膜技术、沉 

积物-水微界面的高分辨率监测及二维成像技术等。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应用固态钝化剂原位控制地表水体内源污染物; 电驱动膜技术用于废水中磷资源回收; 基于薄层扩散平衡、薄膜扩散梯度等原理的原位采样监测技术; 基于激光烧灼 ICP-MS 的高分辨率二维成像技术等。

朱晓婧,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冻土、沉积物和地下水颗粒物中的不可提取态卤代有机物:被忽略的冰山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博士后。研究方向是将有机化学物质作为环境固体基质(土壤、沉积物和水/空气颗粒)中的不可提取的残留物(NER,或结合残留物)的非目标筛选,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主要包括

(1)土壤和水生系统中有机化学物质的详尽提取和非目标筛选分析。

(2)有机化学物质的环境历史和命运。

杨竹根,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

生物传感技术在污水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法国里昂大学博士,现为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正教授、博导, 先进传感器中心主任。 克兰菲尔德大学现被誉为英国“中科院”,仅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英国排名前 5 研究型大学(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并列)。申请人曾任职于现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语世界第四古老大学,四大国际大学排名均居全球前 100 位)詹莫斯瓦特工程院助理教授(终身职位),2018 年获得英国”优秀青年基金” (成功率通常低于 1%),创建传感技术与环境健康实验室,开始独立科研工作并担任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并于 2023 年获得英国 Leverhulme 研究领袖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先进传感技术、纸微流控、现场快速传感器在环境科学(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污水 

分析)、公共健康(如毒品快速监测)和生物医学(癌症、传染病快速诊断)领域的应用。先后主持和参 

与英国自然基金委、英国皇家工程院基金,苏格基金委,欧盟居里夫人博士后基金(Marie Curie  

Fellow)等 20 余个项目,总经费£5.5M(折合人民币 5 千多万),发表论文 80 多篇 (H-index 34)包括 

国际顶级期刊如综合类 PNAS, Nat Comm, 传感分析领域 ACS Nano, ACS Sensors, Anal  

Chem, Trends Anal Chem, Biosens Bioelectron 以及环境领顶级期刊 Nature Water, ES&T,  

Water Res 等; 出版生物芯片相关英文专著一本,国际大会邀请报告 50 余次。纸微流控设备检测新冠 

肺炎的成果,被国际顶级杂志 Science 报道,被英国伦敦国家科学博物馆收藏,并在英国、非洲和印 

度等地现场示范,和大众媒体如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题采访并在 Science 频道滚动播放,以及 

Science Daily, Yahoo, Daily mail 等国际 400 多家媒体报道; 

担任国际污水流行病学大会(TTW6)主席及 10 余个国际杂志的客座编辑、副主编及编委(如分析化学类顶 级期刊 TrAC IF 14.3). 如 Elsevier 出版社分析化学类顶级期刊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F 14.3), 环境污染类 Chemsophere(IF 5.8)客座编辑,专著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Science Series (Elsevier) 编辑;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杂志 Biosensors and Biomolecular Electronics 部的副编辑。

张茜,比利时鲁汶大学

使用松木生物炭-CuO复合材料活化高碘酸盐以去除顽固性有机污染物

张茜博士今年(2023年)6月毕业于鲁汶大学(KU Leuven)工艺与环境技术实验室(导师Prof. Raf Dewil),现继续在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鲁汶大学postdoctorale mandaten,PDM 博士后项目获得者。在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 15.1), Water Research (IF 12.8)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并获得发明专利1项。作为 Frontiers in Chemistry, Water等期刊的客座编辑,承办了几期特刊。研究方向为使用高级氧化工艺(AOPs)去除水中的顽固污染物(例如:药物,氯酚,染料);纳米材料催化;污染物的转化路径与毒性评估。

彭谷雨,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微纳米塑料体外暴露及一次性口罩光降解过程中微纳米塑料释放机制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分析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于2015、2020年分别获得学士(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资源与环境)、博士(华东师范大学 – 河口海岸学)学位,博士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项目资助,于挪威水环境研究所(NIVA)进行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的研究(2018-2020)。2020-2022年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博雅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赋存特征、毒性效应及暴露评估方法的建立,及微纳米塑料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贾明升,比利时根特大学

高温生物脱氮技术的兴起

 比利时根特大学于微生物生态与技术研究中心(CMET)特别研究基金(BOF)博士后研究员。根特大学环境生物技术学博士。先后获得比利时根特大学特别研究基金、荷兰内梅亨大学杰出青年基金(Radboud Excellence Fellow)等资助。主要研究领域为污水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水处理工艺模型模拟、废弃物资源化及处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减排。主持或参与欧盟H2020基金、欧洲航天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比利时弗兰德研究基金(FWO),根特大学和荷兰内梅亨大学等数项项目。有志于整合微生物、数学模型及工艺过程多学科知识推微生物生态学发展和开发高效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 

上一页

Copyright© 2022 Europe-China Eco-Environmental Forum for Young Scholars -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文
  • English

提供者:

此網站使用 cookie。

我們會使用 cookie 分析網站流量,並為您最佳化網站的使用體驗。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即表示您的資料會和其他使用者的資料進行整合。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