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斯里兰卡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区域流域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膜技术研究与应用、河流生态治理与修复、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泥减量与资源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污染及其控制。主持与参加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亚洲合作资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研与应用项目等60余项。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余篇),7篇中文论文入选《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Engineering》环境与轻纺学科执行主编。研究方向是水处理原理与技术。已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历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曾获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受邀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优秀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膜法水处理原理与应用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兼任欧洲华人生态环境协会(ECAEE)主席、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YWP)常务委员、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编委、Fundamental Research期刊青年编委等。
张俊亚,博士,德国“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 硕士生导师,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研究方向为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中国科学院优秀“院长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捷克科学基金会(GACR),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已在ES&T,Water Res. JHM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学术论文40余篇,Google学术H指数为4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与国家水污染控制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杨敏,工学博士,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比利时根特大学数学分析与模型系博士后,国际水协会计算流体力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华人生态环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长期致力于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关注化工环保过程的融合计算与能效优化、生物化工装备再制造方向。主持欧盟H2020基金、欧美日韩水工业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二十余项。积极开展智慧水务系统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开发水务能效计算和优化的基础模型和软硬件设施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
丁安,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瑞士联邦政府卓越奖学金等计划。兼任欧洲华人生态环境协会(ECAEE)副主席,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YWP)委员,国际生物过程协会(IBA)终身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发表SCI论文90篇,H因子38。研究方向是膜法水处理技术与原理。
We use cookies to analyze website traffic and optimiz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By accepting our use of cookies, your data will be aggregated with all other user data.